中秋月是古代诗人笔下非常常见的主题,下面是一些著名的关于中秋月的古诗:1. **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**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 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2. **李白《静夜思》** 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3. **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** 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4. **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** 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。灭烛怜光满,披衣觉露滋。不堪盈手赠,还寝梦佳期。5. **王建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** 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这些古诗体现了中秋节之夜人们对于月光的感慨,以及对亲人、故乡的思念之情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中秋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### 古诗用法解析**1. **以月光为情感寄托** 古诗中,月光往往被诗人用来寄托思乡、思亲的情感。如《静夜思》中的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”,月光洒在床前,诗人由月光联想到“疑是地上霜”,这既是环境的描绘,也是内心情感的流露。这样的用法强调了月光作为情感载体的作用。**2. **对比古今、人事的变迁** 《月夜忆舍弟》通过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”与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形成对比,表达出战争的残酷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,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。这种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事变迁的感慨。**3. **创造富有画面感的场景** 《望月怀远》中的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通过描绘海上生出的圆月和广阔的天涯景象,创造了一个富有画面感的意境,使得读者仿佛置身其中,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。**4. **表现情感的复杂性** 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通过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”的句子,描绘了中秋之夜,人们都在望月的情景,但又感叹思念的复杂性,不知道这份思念究竟属于谁。这种表现手法深刻揭示了情感的多面性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性。### 创作一个例子如果要创作一个基于月光情感寄托的现代诗歌片段,可以这样:---**明月之夜**窗外,那轮圆月, 不再是古代诗篇中的背景, 它映照着都市的喧嚣与寂静, 每一块云朵都承载着不同的故事。霓虹与月光交织, 高楼间的缝隙里, 藏着儿时未曾见过的神秘。 月光下,我看见了家乡的影子, 在繁华的街道上,缓缓走动。在这忙碌的城市, 月光成了唯一的慰藉, 它提醒着我,无论多远, 那份家乡的味道,始终未曾改变。抬头,深吸一口气, 我在月光下许愿, 愿每一次游子的归途, 都能被温柔的月光指引, 找到心中的家。---这个例子融合了现代都市生活与传统情感元素,通过月光作为情感寄托,表达了对于家乡与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,同时,也反映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对于宁静与归属感的渴望。